榆林——沧桑百年,辉煌巨变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以来,带领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使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百年榆林党史,是全国党史的一个缩影。榆林人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经历过战斗的洗礼、人民政权初生的欢欣,有过艰辛的探索,而今品尝着随巨龙腾飞的喜悦,见证了百年沧桑巨变。

清朝灭亡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本就贫穷闭塞的陕北,连年灾荒、战乱频仍、哀鸿遍野。所幸,一批有知识有追求的青年,外出求学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启迪和熏陶,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其中就有绥德籍学生李子洲、清涧籍学生呼延震东等。

李子洲、呼延震东等参与了五四运动,后返回家乡从事教育事业,成为陕北革命的播火者。1923年,李子洲入党。1924年,就任省立四师(位于绥德)校长的李子洲,建立起陕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绥德小组。此后,榆林地区的党团组织在各县建立、发展起来,他们组织学生运动、农民运动、工人运动。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踏上了艰难的长征之路。长征期间,中央红军排除千难万险,转战数省,苦苦寻找理想的落脚地。1935年9月18日,长征红军到达甘肃哈达铺,在一张旧报纸上,毛泽东获悉西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的消息,立即做出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的重大决策。1935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进入定边县,19日,抵达吴起镇。至此,历时一年的长征结束。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日军多次进攻吴堡、府谷等地,但无法突破黄河天险,于是出动飞机,对榆林、府谷、神木、佳县、吴堡、清涧、绥德、米脂等县城多次狂轰滥炸。日军的轰炸使榆林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其暴行罄竹难书。

抗战结束时,榆林掩护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成为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

中共中央在陕北的千沟万壑中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指挥人民解放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进攻,有力地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和中央机关在吴堡川口东渡黄河,走向全面胜利。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饱经战火、积贫积弱的现实,党带领榆林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重要成就。

1978年,改革开放,中共榆林地委对冤假错案进行清理纠正,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拉开了改革序幕。两年后几乎所有农村实现包干到户,农业连年丰收,解决了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为榆林“南治土、北治沙”带来新契机,全民治沙治土热潮再次掀起,涌现出石光银、牛玉琴等治沙英雄。

随着新千年的到来,榆林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撤地设市。2000年7月1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正式挂牌,榆林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榆林不仅是“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源头和重要接续地,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化工基地。2007年,榆林这片长期广种薄收的土地,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大市、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陕西养羊第一大市、优质蔬菜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实现了“净输入”到“净输出”的转变,成为“陕西第二粮仓”。

至2020年,榆林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成为陕西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回首百年沧桑,榆林实现了从农业地区到工业强市、从贫困地区到富裕地区、从生态环境恶化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华丽变身,毛乌素沙漠从陕西版图上“消失”,榆林,已崛起为一座现代化城市,为党的百年华诞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榆林发展进步的百年历程就是共产党人保持初心、追寻梦想的奋斗轨迹。榆林这块热土以及380万榆林人民,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继续逐梦前行。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due.cn/news/4330.html

(0)
admin的头像admin
上一篇 2023 年 3 月 14 日
下一篇 2023 年 3 月 14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