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诗歌的朗诵风格探究

  红色革命诗歌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红色革命诗歌传承和弘扬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爱国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传唱红色革命诗歌对于打造文化软实力,凝聚民族力量,抒发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的今天仍然激励着我们,因此对革命红色诗歌进行研究也就显得十分具有意义。如今,红色革命诗歌多以朗诵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朗诵会上大多选择典型的红色革命诗歌作为朗诵作品,以红色革命诗歌为主题的朗诵会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和热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红色革命诗歌在朗诵者心中的地位。本文首先研究红色革命诗歌的特点,归类红色诗歌的朗诵风格类型,重申作品本意对朗诵风格构成的影响。然后分析红色革命诗歌朗诵风格的构成要素,最后对红色革命诗歌的朗诵风格进行归类分析。

   关键词:红色革命诗歌;朗诵风格;风格类型;

   

前言

   战争时期,许多知识青年在抗日期间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红色革命诗歌作品,它以不同的句式展示著作者创作中灵魂的美,以通俗易懂的诗句传颂于民间,获得了许多人的共鸣。这些富有强烈时代性、现实性和地方性的红色文艺不仅仅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当时红色革命诗歌的盛行成就了许多朗诵家,他们通过升华诗歌的主题,以自己独特的朗诵风格创造出诗歌的意境。及时迅速地反映了当时的重大事件,并利用文化的武器鼓舞人们开展了如火如茶的革命活动,起到了直接的宣传鼓动作用。

   红色文化一直影响着我们,一些以红色革命诗歌为朗诵题材的朗诵会被广大人们关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朗诵者运用不同的朗诵技巧创建了风格各异的朗诵风格,一些经典的红色革命诗歌在朗诵者的深情演绎下打动许多年迈退休的干部和豆蔻年华的青少年。

   一、红色革命诗歌的类型及其创作背景

红色革命诗歌是战争时期,爱国知识青年分子为抗日、宣扬爱国热情而做创作的一种文学样式,它背负作者着振兴中国的意愿,作为文化的武器在抗战时期发挥着振兴民族精神的作用。

   (一)红色革命诗歌的类型

按照作品内容和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种文体: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者用诗歌来叙述一个有人物、有事件的故事。革命诗歌《赵一曼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者用诗句讲述了赵一曼革命战士在1931年“九.一八”抗战中,为了便于工作,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直到牺牲未见过自己的孩子的感人革命故事。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新纪元》、陈辉《为祖国而歌》、江上青的《芦沟晓月》、白深富的《花》都是属于抒情类的诗歌。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从朗诵的角度来说,有些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朗诵者在朗诵此类诗歌时,不能仅仅以讲故事的方式去朗诵,还需要朗诵者以抒情的方式将作品情感抒发出来。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朗诵者在朗诵时不能只顾感情的抒发忘乎所以,忘记了对诗歌内容的准确叙述。

   (二)红色革命诗歌的创作意义及时代背景

   列宁有一段著名的教导:“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成为一个统一的、伟大的、由整个工人阶级全体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新民主主义时期是充满反抗、革新、创造的一个时代,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革命老区出现了大量的革命或进步的文艺创作,及时迅速地反映时代重大事变,对实际开展的如火如茶的革命活动,起到了直接的宣传鼓动作用。这些富有强烈时代性、现实性和地方性的红色文艺,以通俗易懂的诗句传颂于民间,获得了许多人的共鸣,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机器上的不可或缺的“齿轮和螺丝钉”。

  诗歌《打倒军阀刘存厚》是记录真实事迹的革命诗歌,这首红色革命诗歌的作者意图用诗歌揭露敌人的丑恶面目,唤醒了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农民的斗争意识。愤怒与希望之歌——《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写于五四运动之后。当时,部分知识分子重新陷入迷茫之中,作者李大钊则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预见中华民族正逢新的转机,意图用诗歌去号召国民去开创历史新纪元。

由此可见,红色文艺不仅仅以报刊、乡土教材、传单的形式影响着人们,聚众朗诵、演唱红色革命诗歌也成为了宣传民众、鼓舞民众、揭露丑恶、打击敌人最有效最锐利最便捷的武器,在风云变幻的特定历史时期,诗歌朗诵真正发挥了诗歌“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作用,它背负作者着振兴中国的意愿,创作意义只有一个——集聚众人的力量作为文化的武器,振兴文化,捍卫民族的尊严。

   二、红色革命诗歌朗诵风格的形成原因

   (一)红色革命诗歌朗诵是对红色革命诗歌作品的内在本质的体现

朗诵是对朗诵文本理解、感受、想象的基础上, 通过一定的表达手段, 把视觉的文字符号变为听觉的声音符号的过程。诗歌朗诵是对朗诵文本的展现和再延伸, 朗诵风格是对革命诗歌作品的内在本质的体现。朗诵者在朗诵红色革命史歌前,首先遵循朗诵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最后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范围内进行再创作。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红色革命诗歌的最本质体现就是爱国主义,作为民族国家的永恒话题,是各国人民民族感情最深刻的体现。

    (二)朗诵者对红色革命诗歌的个性化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朗诵者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都对朗诵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对于红色革命诗歌中“爱国主义”情感的理解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殷夫《别了,哥哥》和例如革命诗歌《赵一曼的故事》。一些朗诵者在阅读《赵一曼的故事》时会得出不同的理解,有些朗诵者认为《赵一曼的故事》是沉重的、悲壮的,所以在朗诵时选择使用悲伤的情感去演绎,但有些朗诵者认为《赵一曼的故事》是励志的、是激昂的,所以在朗诵时选择使用赞扬、歌颂的情感去演绎。由此可见,朗诵者对红色革命诗歌个性化的理解也会产生相同的朗诵作品,不同的朗诵风格这一现象。,   (三)朗诵者的朗诵技巧构成不同的朗诵风格

朗诵者在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不同的朗诵者使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就会形成不同的朗诵风格。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停顿和重音是朗诵为了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表达诗歌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技巧和手段。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朗诵的语速是由朗诵者的思想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朗诵者若意图将诗歌朗诵表现得热烈,欢快、兴奋、紧张,在朗诵时速度会快一些;若要表达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情感,速度会慢一些。 句调即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简单的说就是声调。语调的作用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我们通常而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朗诵者在诗歌句末部分使用不同的句调也会产生不一样高的朗诵风格。例如:叶挺的《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水生!,   关于这首诗的停顿的处理我们可以有多种方式。例一:不以标点符号为停顿标准。这种处理方式因停顿部分较少,朗诵语速变快,朗诵者目的是为了向听者传递一种紧张、愤怒的情感。“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忽略破折符号的停顿,突出“狗洞子”);例二:多处停顿。这种处理方式在多处使用停顿,语速变慢,朗诵目的是为了表现平静、庄重、悲伤、沉重的情感。“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多处停顿,语速缓慢)两种停顿的处理方式会给听众不同的体会,同一首诗歌,前者给人紧张、愤怒的感受,后者给人庄重、沉重的感受。

   关于这首诗的句调我们也可以有多种方式来处理。 例一:先降后升。在朗诵前两段诗句时,压抑住文章的情感,最后在句末的时候语调上升,加重语气,在句末时将所有情感释放出来,表示惊异、愤怒等感情。例二:先升后降。在朗诵前段诗句时将感情完全喷发,在句末的时候语调回复平缓或下降,表示表示肯定、坚决、沉着、充满自信等感情。

   三、红色革命诗歌朗诵风格的类型

(一)热情豪放型

这一表达风格建立在高亢、激越的文本基础上,吐字有力度,感情炽烈,语流跌宕,直抒胸臆。陈辉的《为祖国而歌》是个典型的例子,作品塑造了一个战斗者的形象,用富含感情的诗句表达了革命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恶势力的压迫不屈不挠的反抗,热情讴歌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朗诵时声音色彩鲜明,节奏抑扬顿挫,褒贬强烈,声音与内在情感一同跳跃、起伏,共同创造与作品色调统一和谐的朗诵风格。

此类风格常见的朗诵名篇还有:王怀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叶挺《囚歌》、严阵《英雄碑颂》、光未然《黄河颂》、普希金《致大海》、毛泽东《沁园春•雪》、艾青《黎明的通知》、雷抒雁《燕子》、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何其芳《生活是海洋》、减克家《有的人》、李松涛《我的名字叫兵》等。,  结语

当今社会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红色革命诗歌依旧被人们所需要,我们需要这种红色的精神、红色的气节来支撑、熏陶、激励自己。朗诵家以朗诵诗歌的形式将红色文化演绎得精彩纷呈。然而,不同的朗诵者有不同的朗诵风格,一首红歌革命诗歌在朗诵者不同风格的演绎下开出七彩的花瓣。这种朗诵风格的形成与朗诵者本身息息相关。朗诵者对红色革命诗歌不同的理解或使用不同的技巧处理方式都会产生不同的风格,正因为风格迥异,我们才能在同一首革命诗歌中听出不同的趣味。但不管风格怎样变化,朗诵始终不能脱离朗诵作品本身的意义,朗诵者在朗诵红色革命诗歌时,必须遵循朗诵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范围内进行再创作,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传承、传颂红色革命诗歌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是每一位朗诵者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民族需要凝聚力,一个国家需要蓬勃向上的精神,一个社会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红色革命诗歌正好体现出这种共同的追求。朗诵者将红色革命诗歌转化为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人们能够以更丰富的形式接触红色文化,满足了人们对红色文化需求,这也是红色革命诗歌朗诵为什么在今天依然饱含力量的原因。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due.cn/lunwen/8188.html

(0)
admin的头像admin
上一篇 2023 年 9 月 27 日
下一篇 2023 年 9 月 27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