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架设语文学习与学会做人的桥梁

摘 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对语文学科教学又有了新的要求。语文学科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向学生传输知识,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文章的内容,积极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做人的真理。要教会学生从文章中感受真、善、美的价值,并且能适时的引导一些有追求进步、向上的学生善于从自然、社会中去发现真、善、美。如此,方能架设语文学习与学生做人的桥梁。,关键词:语文学习 学会做人,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学生高理解语言文字及审美的能力,进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不仅涉及知识方面的内容、也涉及能力培养方面,更应会用的能力等等。这一系列的要求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但是,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会遇到了很多这方面的难题。例如现在学生,接触是现代化的社会,接受的来自父母及整个现实社会大环境下的价值观,有自己的主见。到了高年级之后他们会问一些让你接受不了的问题: “学习语文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那都是老祖宗的东西,对现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还有用吗?”我不禁哑然。(当然,这里有学生个人语文素养的问题。)前些年在学校很少有学生会问这样的问题。然而,现在呢?这些新千年出生,家庭物质条件比较优越,饱受现代化媒体影响的学生,他们却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结合实际,以我对这些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来看,这些孩子大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平时在家中大多时候是父母为他们服务的,而现在来到学校之后,父母再也不能像原先那样随叫随到了,加上现在应试教育的重压,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烦心事。因此他们就会出现一些违规违纪的行为。说得好听一些是青春期的叛逆,说得严肃一些就是不遵守规则,不把校纪班规不放在眼里,完全是一副我行我素的;而这样的学生我们往往也是觉得头痛。因而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对如何做人,做好人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也就成了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也是我们语文学科教学的首要问题。现就如何架设“语文学习与学会做人”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一)语文教师对目标的追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古人曾发表过这样的看法:“教”是“教学”,“教人学”;“教”是教人“学做人”;“教”是教人“成人又成材”。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也是把“成人”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陶行知先生也提出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他指出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2]。这也可以看出,教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是语文教师当仁不让的职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一部分语文老师的眼中看到的只是学生成绩,而对学生做人的教育就会时不时地被忽略了。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之中,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学习语文是多么的重要,语文是关于对生命过程中一切活动描述的符号和想象的科学,从中能悟出许多做人的真谛。在以语文为载体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语文老师只是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做人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失败的,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很可能是一些“危险品”。,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在《〈爱的教育〉译者序言》也曾这样写到:“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地变更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未有闻有人培养顾及。好象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是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成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3]这一番话让我回想起学过的、教过的课文中也有不少名家对自己老师的礼赞。例如魏巍《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先生温柔、热情、公正、热爱学生;肖复兴《那绿绿的爬山虎》中的叶圣陶老先生博学多才、对学生热情诚恳;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方正、质朴、博学……。即便是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有这样的体会,很多学生会与同桌或好友交流:我最喜欢某某老师的课,某某老师有爱心,对我们也特别好。我想这可能就是这位老师用她自己的情,她自己的爱去教育学生后的收获吧!,我想,不用我在多举名家的例子,我们也应该明白了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以及用我们言传身教来教会他们“做人”。我想达到了这两点教育学生做人才会是有效的吧。,(二)语文教师要有对真、善、美的追求。,平常在办公室也好,三五成群的散步聊天也好,大家总会说写教学上的事:上课时,我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讲,你讲的起劲,他比你更起劲,现在的学生就不知道还有“尊师重道”;学生上网、不做作业、打架骂人、欺骗老师家长的大有人在。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 我常常在想:如果在语文学习时就教给学生初级的审美体验以培养他们学会尊重,辨别是非,富有同情、怜悯之心、具有血性和良心,那么学生上课也好,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也好,他都能做个堂堂正正的人。教育本出自心灵,又造就心灵。要是语文教师能用最真诚的的爱和情对待学生,能用最真诚的的爱和情传授出读本里的真情实感,相信学生会在老师的影响和引领下感悟到情真意切。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在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不断地刺激下引发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创设了融洽的情感氛围,创造了一种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到“如沐春风”般愉悦的学习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能在这种情境中渐悟到做人的真、善、美。,语文教师要有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是这样做的。在学习《游子吟》一诗时,就要让学生明白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 为命的骨肉之情。尤其是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要让学生从古诗句中体会到自己父母对他们的爱,从而产生感恩父母的情感。再如在学习《小苗与大树》时,教育学生要有理想,加强自身修养,要文理兼修。在教学后如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那就是语文教师追求真、善、美的成功,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三)、学生个人的向上追求 ,  语文教师在明确自己怎样教和教什么后,学生也应该知道自己学什么及怎样学,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默契合作,才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设起语文学习与学会做人的桥梁。,现在大部分家庭的条件都比较优越,可以说是一种温室,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都是经不起风雨的花朵。现在的父母大多是“有了儿子后他们成了当儿子,有了孙子后他们就成为了孙子”,学生也完全沉浸在“爱”的阳光里。于是被溺爱的变了形的子女们,对父母付出,熟视无睹者有之,麻木不仁者有之,贪得无厌者有之,以怨报德者有之,惟独缺少知恩图报者。试问:对待自己父母尚且如此无情的子女,又如何能做好人,做真人呢?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常常让学生来讨论“寸草春晖”,让学生阅读冰心的《荷叶母亲》,高尔基的《母亲》去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学会感恩。也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父母或者身边的其他小朋友母亲的故事,做一些能体现对母亲感情的事。,除了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外,重要的是学生要有向上的追求,方能显现语文学习与学会做人的成效。,总之,语文教学不仅要承担起传授知识的职责,还让学生去发现书本、自然的真、善、美,提高自已的审美能力,悟出学会做人、做真人的道理。,参考文献:,[1] 潘玉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小学教学参考》2012年03期,[2]马明昕、孙锦芳,《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辽宁教育》,2005年03期.,[3]吴柏荣,《让语文充满情与爱》,《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7年第8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due.cn/lunwen/11032.html

(0)
admin的头像admin
上一篇 2022 年 7 月 16 日 下午6:03
下一篇 2022 年 7 月 16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