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3年第6期目录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3年第6期目录

推动就业政策落地见效,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

本文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2023年5月24日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主任委员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根据原文删减)。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贡献专业力量

本文系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2023年5月24日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主任委员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根据原文删减)。

数字经济赋能高校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的现状、趋势与挑战——基于4万名大学生的调查

【作者简介】刘海滨,东北师范大学就业创业教育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生涯发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常青,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经济与管理。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创造的大量就业岗位,日益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重要渠道。调研显示,高校毕业生在数字经济相关行业、领域就业的比例、满意度和期望度逐年升高,与数字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促的局面。未来十年,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增速快、态势稳,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千万级就业岗位需求。当前,高校毕业生在数字经济就业面临供需结构性不匹配、生态建设不完善、部分学生择业观念保守等挑战,需要各方在资源整合、平台搭建、观点引导等方面持续优化改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高质量充分就业;数字经济;新就业形态

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统计分析研究

【作者简介】李鹏,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市场服务部部长,八级专业技术岗位,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与管理;

闫锋,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和大学生就业。

【摘要】在当今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迎来新机遇和新挑战。了解、掌握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是实现大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更满意就业的基础。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剖析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探究科学有效的数据采集和整合工作机制及数据处理、分析和使用方法,以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统计分析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岗位需求;统计分析

基于绩效棱柱模型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

【作者简介】梅林,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密立明,山西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科长,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赵鑫,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摘要】大学生就业离不开毕业生、企业、院校、社会等相关主体的参与。通过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战略流程、能力和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四个维度构建绩效棱柱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校企融合、加大教育投入、增强就业支持来调动院校内外资源,全面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大学生就业水平。

【关键词】绩效棱柱模型;体系构建;层次分析法;就业质量

构建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就业工作体系路径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三位一体”就业工作体系为例

【作者简介】陈迪明,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和国家未来。目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恢复不稳固、不均衡,经济发展承压前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减弱,大学生群体存在慢就业、不就业等择业观念误区,使高校就业工作面临严峻形势与新的挑战。高校应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整体性构建就业协同联动体系、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全方位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关键词】高校;高质量;就业工作体系

以科教融合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金德鹏,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学生思政教育;

常宏武,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王岗,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处处长,研究方向:学生思政教育。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毕业生是国家重要人才资源,在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就业面临挑战。科教融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办学模式,具有其独特优势。本文结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实践,探讨如何发挥科教融合办学模式的优势,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科教融合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育人的内涵、挑战及应对

【作者简介】张隽茂,上海大学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就业教育。

【摘要】高校就业育人从育人目标来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育人方式来看,以“三全育人”为牵引;从育人效果来看,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导向。文章聚焦就业育人概念及内涵,以全媒体环境为背景,分析当前就业育人工作存在主流话语解构、“信息茧房”效应加剧、价值认同离散等方面的挑战,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就业育人理念、创新就业育人模式、挖掘就业育人内涵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就业育人;全媒体;立德树人

供给侧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效能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简介】蒋直平,中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曹超,中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科员,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队伍建设;

李玲芝,中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科长,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摘要】面对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新趋势,就业机制不断市场化的新特点和大学生就业选择个性化、多元化的新要求,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效能成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应然之举。从供给侧视角出发,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政策文件和调研访谈文本的综合分析,构建出涵盖制度机制、工作队伍、服务式实践资源、参与式实践资源和课程体系等5个维度23项指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效能影响因素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服务式与参与式实践资源建设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是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效能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供给侧;大学生就业指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实践资源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西科技大学7000名毕业生为样本

【作者简介】王全亮,广西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

黄剑华,广西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张小菲,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瑞德国际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摘要】新形势下国内经济发展动力仍显不足,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其展开高校就业现状及对策的相关研究和分析,厘清新形势下高校就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当下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并提出相关改善意见和对策,旨在为今后高校就业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实效提供一定指导。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就业对策;就业扶持政策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类帮扶探析——基于江苏省20所高校的调查

【作者简介】张龙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

【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复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群体规模不断增加。这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在当前就业环境下的现实态度与选择,也深刻揭示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为精准指导帮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实证调研剖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成因、帮扶需求等。结果表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成因主要受就业能力高低与就业意愿强弱双重影响,就业帮扶需求集中在求职核心能力指导帮扶、求职多元保障支持两个层面,就业帮扶关键人物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学生本人、家族成员和高校辅导员。据此,引入二维度“象限”分析法,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分为5个群体类别,并针对性提出具体就业帮扶建议。

【关键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

认知交互作用下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应对研究

【作者简介】赵乐发,沈阳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业就业管理;

王正,北京体育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从认知交互作用理论视角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引导策略展开分析。研究认为,多重趋避的认知决策对体育院校毕业生来说更为合理,“适者生存”更有利于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人格特质导致体育院校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多样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的引导策略:大学生应做好就业规划与情绪调整,体育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干预学生不良情绪,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创新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关键词】认知交互作用理论;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引导策略

融汇与贯通:基于设计思维的新工科专创融合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黄明睿,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创业管理和创业教育;

陈苑,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工科建设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创新创业教育与新工科建设存在一定的耦合性。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创新思想及方法论,在创新理念层面和创新方法层面均与新工科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相契合。基于此,试验并打造新工科专创融合课程:工科中的设计思维,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形成一定的专创融合路径探索经验,为新工科及其他专业的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提供方向。

【关键词】新工科;专创融合;设计思维;课程设计

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李俊,青岛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

薛诚,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劳动教育;

李良洁,青岛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

【摘要】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育人目标的共通性、育人资源的共享性、育人方式的共同性和育人成效的共生性,将劳创协同从培育共通教师团队、设置共同育人目标、整合育人平台载体、构建共生评价考核指标等方面着力,构建高校劳创协同机制,有助于贯彻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是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困境、原则及对策

【作者简介】彭贺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

【摘要】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职教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目前,在校园文化体系、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三个方面存在着建设不到位、规划不合理和成效不明显的问题。高职院校要有效解决这一现实困境,必须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传承与创新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通过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体系实现文化育才,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育才,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实现实践育才。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优化研究——基于长三角一体化视域

【作者简介】杨洋,安徽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乔国通,安徽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

王青华,安徽理工大学教务处创新教育实践科科长,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

【摘要】在创新驱动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突破口。高校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多方资源,对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行转型升级,打造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然而受限于思想观念、实施方式、支持保障、效果成效等主要瓶颈,长三角区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未取得预期的发展成效。为此,要充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资源优势,以理念为先,以机制为引,以体系为基,促进长三角区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发展理念、制度安排、政策资源、教育体系、服务平台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互用互信,从而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长三角;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

抓严抓实 “四个强化”,聚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四个强化”精准着力,推动就业工作多方协同、全员参与、共同发力,努力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打造优秀人才聚集成长奋斗的一流平台——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已发展成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旗下包括商管集团、文化集团、投资集团,其中商业中心、影视、体育、儿童产业等处于世界行业领先地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due.cn/jiuye/3299.html

(0)
admin的头像admin
上一篇 2024 年 2 月 18 日
下一篇 2024 年 2 月 18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