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就业》|| 许安国:新时代新征程做好高校就业工作,着力构建“大就业育人”格局——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作者简介】

许安国,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新时代新征程做好高校就业工作对建设教育强国、交通强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主动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应坚持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指引,着力构建“大就业育人”格局,深化对就业工作的战略性认识、加强对就业工作的一盘棋布局、注重对就业工作内生规律的精准把握,从而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关键词】

高校就业工作;大就业育人;交通强国

【文本引用】

许安国.新时代新征程做好高校就业工作,着力构建“大就业育人”格局——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05):20 – 25

就业是国计民生,是民心工程。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事关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系列重要论述判断,做出系列科学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高校就业工作,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的就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如何为“强国一代”培根铸魂增值赋能,就业育人工作如何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如何有效支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如何有效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等问题是亟需回答好的重大时代课题、理论命题与实践问题。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北京交通大学始终以强化服务交通强国战略为使命,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构建“大就业育人”格局,聚焦“如何提高就业工作质量”这一关键问题,采取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系列重大改革,取得系列重要成果。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对就业工作的战略性认识

战略问题是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战略问题,特别是对强化战略思维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2]构建“大就业育人”格局,必须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始终保持战略清醒、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战略自信。

(一)就业工作是战略问题

就业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工作。从工作对象看,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高校就业工作的战略性。高校就业工作之所以要放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看,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大学生群体的独特价值。大学期间的价值选择往往会对一个人一生的目标方向、价值追求起决定性作用,能否帮助大学生做出正确价值选择直接关系其一生。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3]因此,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到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光彩,不仅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重视和期待,而且反映出大学生对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从工作任务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任务决定了高校就业工作的战略性。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落脚点是引导大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将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因而,高校就业工作是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要引导大学生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勇担“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神圣使命。从工作格局看,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决定了高校就业工作的战略性。高校就业工作是一项事关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工程,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和协同,需要汇聚全社会各条战线的力量共同发力。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更是做好高校就业工作的必由之路,而这种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恰是高校就业工作战略性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彰显。

(二)就业工作质量事关交通强国战略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9月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坚持高精尖缺导向,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交通一线创新人才,支持各领域各学科人才进入交通相关产业行业。”[4]强国建设,人才为先。作为交通行业高校,就业工作为交通强国战略实现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建校127年来,北京交通大学始终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面参与铁路大提速、青藏铁路建设、大秦铁路重载运输、磁悬浮列车、高速铁路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等中国交通发展重大历史事件,创造新中国交通史上多个“第一”。127年来,学校培养众多交通行业领军人才,形成“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知行合一”“爱路报国”光荣传统,为交通强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三)就业工作质量事关人才培养质量

就业工作必须融入人才培养工作大局,从“就业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关系看,其一,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就业工作的前进方向与主体内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问题,这决定了人才培养工作、高校就业工作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与实践旨向,决定了高校就业工作必须要融入人才培养工作。就业工作不仅是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而且更应是就业育人。其二,就业工作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检验标准。就业工作质量是检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试金石,这决定了就业工作的学生导向与市场导向。就业工作质量高不高,好不好,学生说了算、市场说了算,因而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就业工作,必须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实现供给需求精准匹配。其三,就业工作为人才培养工作转型升级提供了实践依据。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就业工作质量为推动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关键的实践向度,倒逼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切实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

二、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就业工作的一盘棋布局

系统观念是应用系统思维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5]构建“大就业育人”格局,外部环境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多领域,内部环境涉及就业、招生、学生工作、共青团、学院等多部门,因此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树立系统思维,加强一盘棋布局,强调系统性谋划与整体性设计,注重层层推进、久久为功。

(一)聚焦巩固向心力,完善体制机制

完善体制机制,重在形成时时育人、人人育人的生动局面。为此,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发挥一切可发挥的优势。一是深入落实“一把手工程”,重点打造就业服务育人共同体。完善“学校统一领导、部门统筹协调、校院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成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发挥就业服务队伍、辅导员队伍、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管理队伍的优势,形成最大育人合力。截至目前,北京交通大学全校相关专兼职工作人员超过100人,29名学校和学院的就业专兼职教师,62名资深企业人士或校友担任生涯辅导师和学院辅导员教师,其中19人具有10年以上专项工作经验。二是注重打通“高校—家庭—社会”三个育人场域,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校协同,建立沟通联络交流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持续加强与交通运输领域等国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人才培养、导师聘任、实践基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建立持续稳定的对接联络服务机制,实现资源融合、优势互补。三是进一步建设一批精品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作用。重点把握实践导向、实效导向,统筹校内外育人资源,与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加强对接联络合作,建设学生就业服务实习实践育人基地、毕业生职场体验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组织好参观、体验、实习等多层次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作用。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获评“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

(二)聚焦提升组织力,优化工作体系

工作体系优化重在整体谋划推进。为此,要优化就业目标、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就业引领、就业质量保障等方面工作体系。一是目标体系要落细落小。交通领域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就业主战场和主行业。在工作目标体系考虑上,要将学校发展目标、学科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目标一体化设计,把服务交通强国战略从“远在天边”拉回到就业服务育人的“近在眼前”。为此,北京交通大学编制了适合学科专业特点的就业引导目录,并针对就业引导目录单位开展良好的合作互动;深入分析不同行业、领域和区域的就业特点、成效和规律等等。二是质量保证体系要持续改进。工作闭环是就业质量的关键保障。首先,形成职业发展综合评价模式。重点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来毕业生规模及初次就业情况,形成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质量评价模式、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式与贡献度评价模式。其次,通过职业发展评价模式,构建闭环持续改进机制,将“学业—毕业—就业—职业—事业”五位一体的就业服务育人体系贯彻全学段,促进“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实现育人目标与育人项目动态科学调整。三是评价体系要结果导向。首先,注重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模式。连续10年组织编写《五年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调查报告》《学校校友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等工作报告,突出对就业工作质量的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其次,从工作长效机制看,注重发展性评价下的考评激励。设计涵盖7个模块48个评价点的就业创业考评体系,优化就业工作动态考核指标,充分调动学院工作积极性、释放工作活力。

(三)聚焦提升创新力,加强数字赋能

数字赋能是互联网时代深度发展对就业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就业工作的平台载体建设不能“建而不用”“一建了之”,而是要整体设计,注重发挥大数据、云平台等科技手段,让就业育人工作智慧化、智能化。一是打造就业信息系统平台。重点围绕扩大就业、精准辅导、拓展服务等层面,深化与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联动,深度挖掘平台资源,深层开发服务主题,加强资源共享,加快平台使用,加大正面反馈,坚持制度和技术创新并重,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强化治理、构建规范、涵养文化,用信息化全面赋能。二是打造就业云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充分发挥就业管理、信息发布、招聘服务、学生服务、精准推送、个性咨询等模块功能,全面、实时、精确把握学生就业动态,全面掌握学生就业意向,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动能,全面强化学生就业技能,提升一站式助力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三是打造学生数字精准画像平台。结合学校深度辅导系统平台、智慧学工信息平台、职业生涯测评平台,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多维度数据采集,结合AI算法与大数据分析,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挖掘,为学生形成科学精准的学生能力画像,为“精准施策、分类施策、一生一策”提供重要支撑。

三、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就业工作内生规律的精准把握

坚持问题导向,实质上是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着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6]构建“大就业育人”格局,要抓住“学生端”“市场端”两个主要矛盾,直切矛盾要害。

(一)学生端发力,注重综合培养

当前高校就业工作“学生端”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能力储备不足、变化应对不足、核心素养积淀不足等。为此,一是注重价值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将校训精神、光荣传统融入学生就业观、择业观、成才观,重点引领学生将目光投向祖国发展的航程,将汗水挥洒在艰苦奋斗的舞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具体可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阵地作用,将小我融入大我的理论与实践讲深、讲透、讲活。二是培养关键能力。首先,对标交通强国战略,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更科学理性认识自身,培养自身与发展阶段、与国家社会要求相匹配的关键能力。其次,将“第一课堂”“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以学生参与感、获得感为导向,注重学生莅临现场、躬身实践,在轨道交通领域的重要岗位实践、见习实习,让“第一现场”说话,倒逼学生习得就业技能。三是要传授重要知识。汇聚来自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师资力量,讲清楚、讲透彻就业过程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重要知识,包括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市场知识、就业常识等具体内容。

(二)市场端发力,突出深度合作

当前高校就业工作“市场端”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供需主体之间存在信息差、资源差、认知差,导致匹配度不高、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足。为此,一是加强与关键领域重点企业深度合作。北京交通大学始终围绕交通强国战略,持续开展“重点领域引航工程”,锚定铁路、互联网、建筑等对口关键领域靶向发力。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走访、校友访谈、行业调研等多种渠道主动对接、维护高质量校企关系,强化国铁集团、中建、中铁等重点合作企业和就业基地建设,拓展重点用人单位数量,优化定期走访、互派人员挂职、设置校企联络员等机制,做大重点就业企业和合作单位增量。二是延伸新兴市场。聚焦数字产业、智能产业、云端经济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不断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挖掘潜能,源源不断发现和挖掘新的“饭碗”,多渠道拓展岗位,扩大就业有效空间,促进就业提质扩容。三是拓展实践基地。依托“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等,持续推进“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推动学校育人链、企业产业链有机衔接,不断扩大学校就业实践基地数量和质量。

总之,做好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就业工作,应着力构建“大就业育人”格局,把握“做优做强、做精做细”的基本原则,继续强化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育人育才为中心,以就业服务育人体系优化为关键,以提升质量和精准服务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聚合资源为保障,推动高校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5]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6]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7]习近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2(17).

[8]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02).

[9]中共中央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N].人民日报,2019-09-20(004).

[10]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北京日报,2013-11-16(001).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due.cn/jiuye/3231.html

(0)
admin的头像admin
上一篇 2022 年 12 月 23 日
下一篇 2022 年 12 月 23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