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3年第4期目录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3年第4期目录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3年第4期目录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困境与应对

【作者简介】覃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统计学,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明显转变,去农村就业创业的意愿不强和稳定性不够,政策激励和教育引导仍然存在短板。本文分析出现这些困难和挑战的原因,同时对引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提出体制构建、政策制定、教育宣导和硬件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创业;基层就业

新就业形态与大学生就业的双向赋能

【作者简介】张成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就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估;

王静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趋势,包括电商平台就业、平台服务市场就业和在线平台市场就业等各类新就业形态对大学生就业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大学生参与新就业形态现状,分析大学生选择新就业形态的优势和限制与平台模式下就业形态发展,即大学生可以在新就业形态中获得“轻创业”、灵活就业、新职业发展机会,获得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同时新就业形态发展也需要高素质人才支持,从而实现新就业形态发展与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双向赋能、同步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新就业形态;数字经济;双向赋能

劳动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系建设探索

【作者简介】尹冬梅,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研究方向:卫生政策研究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指出,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劳动教育的视域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乎劳动教育的目的、路径和成效要求,也能满足国家、高校和学生个体的高质量就业要求,有必要在教育内涵和实现路径上进行体系化的探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教育;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模式设计的变量、

过程和原则

【作者简介】苏春海,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胡建平,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测量与统计,就业创业研究;

霍亚丽,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课程信息化研究。

【摘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模式设计有益于提高课程的建设成效。本研究认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模式设计的变量包括观念变量(教育观、生涯理论观)、环境变量(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和学校定位)和条件变量(社会资源、学校条件和学生状况);将课程模式设计过程分为三步:确立目标理念、设计课程结构和配备支持系统;并总结课程模式设计五项原则:规划系统性、师资多元化、课程整合型、教学前置性、资源联动式。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课程模式;课程模式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责任意识教育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石云生,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及职业生涯管理;

郭智芳,北京师范大学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生涯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于海波,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领导理论与职业生涯管理。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有效平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对工作意义的理解,鼓励大学生勇于承担家庭、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义务及责任,主动地开展职业探索与实践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开展责任意识教育,需要树立责任意识教育理念、丰富责任意识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建立课程的责任化管理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责任意识教育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思政的意义、

困境与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邵頔,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摘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协同发挥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育人效用的重要举措,更是直面就业困境,以生涯规划为切口,强化大学生使命担当,激发大学生家国情怀,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以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为育人导向,以实现就业能力与家国情怀双提升为育人目标,以保障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相匹配为育人内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挖掘课程潜在的德育元素、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优势、优化课程建设支撑保障体系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职业生涯;课程思政;家国情怀;路径优化

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现状及对策分析

——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作者简介】翟亚敏,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及就创业指导;

左训雅,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谢威士,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文化心理学。

【摘要】通过对合肥职业技术学院1706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文科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理科毕业生,专业满意度低的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专业满意度高的毕业生,农村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城镇毕业生,没有实习或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已有实习或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高校应正视性别差异,做好就业指导差异化;因材施教,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坚持以生为本,提升就业实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帮助毕业生增加就业实践经验,合理调整就业期望,贯彻三全育人。

【关键词】就业焦虑;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小型城市大学生

本市就业意向研究

——以江苏省某三线城市H市为例

【作者简介】徐寅寅,淮阴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

【摘要】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趋势下,国内中小型城市面临着对高素质人才引智留智的难题。本文以江苏省某三线城市H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单独访谈的混合研究法,了解H市大学生关于留在本市就业方面的意向和困惑。研究指出在留住本市大学生就业发展方面,中小型城市面临着优质企业少、城市发展宣传缺失、大学生职业规范不合理等诸多问题。通过加大城市招商引资和城市宣传力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措施,是国内中小型城市“留智”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推拉理论;留智

行业特色院校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机制及路径

【作者简介】刘丽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副研究员,兼任社会工作学院院长,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院理事、研究员,《劳动教育评论》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职工委员会副主任,劳动关系高级协调师(一级)。研究方向:工会工作,高校学生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劳动教育等。

【摘要】行业特色高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类别院校,具有行业背景深厚、专业特色明显、行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的背景下,行业特色院校能够有效利用自身优势,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有效就业精准帮扶机制。

【关键词】行业特色;就业创业困难;精准帮扶;校企合作

全周期视角下高校“就创业”互融教育模式探析

【作者简介】许继亮,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长,金融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创业;

赵静,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校办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创业。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对高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基于运用就业工作反馈人才培养的机制,构建一套全周期的就创互融教育模式的现状研究基础,提出建设新型“网格化+精细化”“全球化+区域化”“周期化+主题化”“阶梯化+协同化”及“精英化+专业化”大学生就创业融合式课程体系的实践进路。

【关键词】全周期;就创业互融;教育模式

民族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北地区民族高校的调查

【作者简介】温蓉,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高校实验教学与管理。

【摘要】本研究基于西北地区民族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西北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总就业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就业能力各维度水平表现不同,且在民族、城乡、年级、学习和个人实习实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个人、学校、政策、家庭等因素均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显著影响。民族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多方联动工作机制,并重视学生群体的差异性。

【关键词】民族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差异;影响因素

体育强国建设下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作者简介】陈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

【摘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对体育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及政策措施等进行清晰界定,为推动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当前,为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水平,相关部门应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探究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与培养路径。其一,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政策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其二,高校要建立健全以就业创业能力增强为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三,体育专业大学生要顺应创新创业趋势,力争精准定位自身、认清求职就业环境、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创业观。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培养路径

高校创业指导骨干教师胜任力要素研究

【作者简介】丁玉斌,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生创业就业;

王茂胜,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就业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

【摘要】当前,创业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项目指导在高校中得到重视,这也对创业指导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高要求,他们要能够完成创业课程讲授、创业实践培训、创业项目指导等系列工作,他们的胜任力对于学生创业成功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胜任力模型,从创业指导教师的能力出发,针对创业指导骨干教师这一群体,从基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业认知能力、教练技术、师生共创能力和个人特质六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高校创业骨干指导教师的创业认知、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等28项胜任力要素,以期为创业指导骨干教师胜任力模型更好应用做好准备。

【关键词】创业指导;骨干教师;胜任力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探究

——以河南地方高师院校为例

【作者简介】刘华超,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在新时代国家“双创”战略驱动下,地方高师院校作为地方院校的重要构成,基本能够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推进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探索方面已经取得一些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但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河南地方高师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共性的、亟需解决的难题。对此,河南地方高师院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充分利用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强化校企联动,探索建构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核心、以企业为支撑、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体系,进而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培养更多的优质创新创业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

2022年下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汇编(第二辑)

——支持创新创业和灵活就业政策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本刊特推出2022年下半年全国最新就业创业政策汇编。

提高政治站位 突出价值引领 强化服务保障——天津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做好就业工作既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党委践行好、实现好“四个服务”办学使命的永恒课题。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相关决策部署,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作为就业工作的出发点,提高政治站位,突出价值引领,强化服务保障,力促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根植中国 放眼未来——正大集团

正大集团成立于1921年,是泰籍华人谢易初先生创办的知名跨国企业,在泰国亦称卜蜂集团,英文为Charoen Pokphand Group,简称CP Group。

正大集团秉承“利国、利民、利企业”的经营宗旨,历经近百年的蓬勃发展,已从经营单一业务的“正大庄种子行”,发展成以农牧食品、商业零售、电信电视三大事业为核心,同时涉足金融、地产、制药、机械加工等10多个行业和领域的多元化跨国集团公司。集团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约45万人,2021年全球销售额约840亿美元。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due.cn/jiuye/3169.html

(0)
admin的头像admin
上一篇 2024 年 1 月 13 日 上午4:42
下一篇 2024 年 1 月 13 日

相关推荐